? ???? ???? ????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专题与专栏 > 武江旅游专栏

张九龄陵墓

来源:武江政府信息 发布日期:2017-01-31 06:01:00

    在韶关市区西北郊田心乡罗源洞翠珠岭,有一座坐北面南,夸室结构的墓,它就是盛唐开元年间著名宰相张九龄之墓,为市重点保护文物。
  张九龄、韶关曲江人,公元678年生。他从小聪明勤奋,七岁就能写文章,十三岁时,广州刺史王方庆见其文章后十分赏识,认为日后必定大有前途。凭借自己的学识才智,张九龄通过科举仕途,走上了政治舞台。712年,太子李隆基在东宫开科取士,并亲加策问,为登基作准备。35岁的张九龄应试作策论三篇,深得赏识,被推荐为左拾遗(朝迁的谏官)。从此,张九龄正式参与中央政权的事务。
  张九龄为官是以敢于直率批评朝政而著称的。当时,有一种轻视地方官的风气,做官的都想留在京城。针对这一现象,在唐玄宗即位的第一年(713年),张九龄上奏建议整顿吏治,选拔有能力的人做地方官,这一建议被玄宗所采纳。714年,玄宗在殿廷上亲自考试新任命的县令100多人,把他认为不合格的45人斥免。使开元年间“重京官、轻外任”的习气有所改观。
  公元734年,张九龄升为中书令(宰相),这时值玄宗生日,称“千秋圣节”,朝中大臣们争相把奇异宝等礼物敬献祝寿。张九龄这时感到玄宗已开始怠于政事,接近奸之徒,担心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。于是便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列举历代王朝的兴衰,写成一部《千秋金鉴录》献给玄宗,说:“明镜可以鉴形,往事可以鉴心”。希望玄宗吸取历史经验教训,治理好国家。
  公元736年,安禄山在一次讨伐奚、契丹的战争中,骄傲自大,违反军令,结果打了败仗,按军法当处死。范阳节度使将他的罪过奏清朝廷判决,唐玄宗 认为安禄山作战勇敢,利于对外战争,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。张九龄则力主按军法行事,并列举历史上严明军民的例子来说服玄宗。但玄宗不听良言。张九龄十分遗憾地说:“唉!禄山不杀,必有后患。”果然,公元755年,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,攻陷京城,史称“安史之乱”。不听张九龄劝告,而使唐有此大祸,是玄宗所料不到的。
  作为岭南人,张九龄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,时时关心着家乡的发展。他深知岭南经济文化的落后,是由于与内地交通联系不便。长时期以来,岭南人为了与内地交往,肩挑背负,爬山越岭,付出很大的代价。而要使岭南摆脱贫困落后、经济发展缓慢的状况,开凿一条岭南通往内地的道路是关键所在。716年,张九龄请求主持开凿大庾岭道。得到玄宗同意后,张九龄回到家乡,经过实地考察,终于选定坡度较为平缓的梅岭一线作出新道。利用农闲时间,张九龄组织农民开山辟石,使一条宽达五米的梅岭新道很快便开辟出来了。从此,梅岭驿道成为我国古代联结南北的主要通道,大大便利了岭南地区与内地的交往,对岭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。
  由于玄宗晚年渐为奢靡,听不进逆耳忠言,这时,“口似蜜,腹似剑”的李林甫乘机向玄宗进谗,不断中伤张九龄。公元737年,张九龄被 罢免中书令职,接着被贬出长安任荆州刺史。公元740年,张九龄回乡祭祖,同年5月在故里病逝,享年63岁。
  张九龄不仅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,而且是古代岭南最杰出的诗人。当我们翻开《唐诗三百首》时,开卷第一章便是他的代表作《感遇》,他的一生写了许多热爱家乡的诗篇,现尚有《曲江集》十二卷流传于世。
  “岭南千年第一人,一时功业迥无论,江南入相从公始,衮衮诸贤继后尘。”张九龄开岭南人入朝为相之先河,是岭南第一个任统一王朝宰相的人。他忠耿风直、光明磊落的品格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为了纪念他,在韶州城中心建有一座风度楼和一间文献公祠(今风采路曲江县招待所旁,现均已毁),并把楼下一条通向南北的繁华大街命名为风度路。